大部分孕妈妈拿到宝宝的B超诊断报告时,往往会云里雾里,犹如天书一般,其实报告单上不外乎以下几方面:腹围、头围、双顶径、羊水等等。下面我们来学一学怎么看懂胎儿B超报告单。
名称缩写说明 |
胎心 | H | B超于怀孕7-8周、最早孕6周末可见胎心跳动。胎心跳动的频率正常为每分钟120-160次之间。 |
胎囊 | GS | 也叫孕囊,在怀孕6周时胎囊直径约2厘米,孕10周时约5厘米。胎囊位置在子宫的宫底、前壁、后壁、上部、中部都属正常;形态圆形、椭圆形、清晰为正常。 |
腹围 | AC | 胎儿脐水平的腹部横断面,垂直于脊柱,平面内见脊柱、胃泡、门静及肝脏,测腹壁外缘前后径之和乘1.57即获得腹围数值。 |
头围 | HC | 也叫做胎头周长,是计测头的一周的长度的数值。用于确认胎儿的发育状态。 |
双顶径 | BDP | 胎儿头部左右两侧之间最宽部位的长度,孕足月时应达到9.3厘米或以上。按一般规律,在孕5个月以后,基本与怀孕月份相符,也就是说,妊娠28周(7个月)时BPD约为7.0厘米,孕32周(8个月)时约为8.0厘米,以此类推。 |
头臀长 | CRL | 为胎儿头与臀之间的距离,主要用于判定孕7-12周的胎龄。 |
股骨长 | FL | 胎儿的大腿骨的长度,又称为大腿骨长。大腿骨是指大腿根部到膝部的长度。一般在妊娠20周左右,通过测量FL来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。 |
肱骨长 | HL | 上腕骨的长轴,用于推断妊娠中后期的妊娠周数。 |
腹部前后厚度 | APTD | 又称为腹部前后径。在检查胎儿腹部的发育状况以及推定胎儿体重时,需要测量该数据。 |
腹部宽度 | TTD | 又称为腹部横径。在妊娠20周之后,与APTD一起来对胎儿的发育情况进行检查。有时也会测量腹部的面积
|
脊椎 | SP | 孕12周后可见胎儿脊柱,孕20周则清晰可辨。胎儿脊柱连续为正常,缺损为异常,可能脊柱有畸形。 |
胎盘分级 | GP | 一般胎盘分为0,I,II,III级,有时还有III+级。 |
羊水指数 | AFI | 做B超时,以孕妇的脐部为中心,分上,下,左,右4区域,将4个区域的羊水深度相加,就得到羊水指数,孕晚期羊水指数的正常值是8-18(24)厘米。 |
脐动脉 | S/D | 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,与胎儿供血相关,当胎盘功能不良或脐带异常时此比值会出现异常,在正常妊娠情况下,随孕周增加胎儿需要增加S下降,D升高,使比值下降,近足月妊娠时S/D小于3。 |